最近网上关注农村建设的文章很多,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往上查三代基本都是农民,所以大家都对农村话题给予了高度关注,纷纷建言献策,这是好事情。但是,网上也出现了一些所谓“农民”或农民的“代表”,对农村生活基本一无所知,偏偏要以“教师爷”自居。其言论无非是:
“上了楼的农民即城镇化了,身居斗室还能心忧农田?连放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的地方都没有了,更遑论住地与土地相距遥远,你以为是美国的农场主开着小车去管理农作物。这是还相对落后的中国农村,别把电视新闻看的美好农村当作全部。你能想象住在电梯房的农民担着屎桶扛着锄能去数里,数十里外的农田中劳作吗?笑死你大爷了!”
中国农村真的是这些“教师爷”们说的那样吗?根本不是,如果说某些人“分不清韭菜与麦苗”是有些轻慢了,但是分不清“肿眼蒿与马蜂菜”是真的。
现在的农村家庭农业生产模式(以本人老家鲁西南大宗农作物为例)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种与收:大宗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基本全机械化了,包括翻地、起陇、播种、收割、脱粒等等,以联合播种和收割机械为主。收获的粮食一般在地头就出售了,秸秆一般直接还田。
田间管理:
1、施肥基本都是化肥(包括底肥和追肥),有些是采用土壤检测和作物配方的,比如BB肥模式。根据作物和地力不同,一般一季作物施肥2-3次。
2、浇水:根据天气和墒情,一般以机井和河水为水源。一季作物一般1-3次。
3、除草与病虫害防治:除草以播撒除草剂为主,病虫害防治根据情况施药,如果区片大面积发生,则政府组织农技部门集中专业实施(费用按亩结算)。
关于土杂肥的问题:大宗作物用不到土杂肥,而且农村正在进行“厕该”,旱厕比例已经减少很多。一些经济作物如瓜果、蔬菜等(可以直接入口的农产品),现在国家要求不得直接施用未经无公害化处理的土杂肥,更没有“农民”担着“粪桶”下地的情况。不得直接施用未经无公害化处理的土杂肥是基于防止寄生虫、传染病传播,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挑粪桶”之说是不是“黑”农民?
农村生产的出行及农具:现在家庭农村农业生产的工具是三轮车(以电三轮为主、有一部分燃油的,出行和载物)、喷雾器、铁锹一两把。农药、化肥一般农户是不存的,因为村里有“供应点”很方便,没谁在家里放这些,气味不好。
农村出行最多的是幼童接送,比如一个村子人口不多,就必须送孩子去别村上幼儿园、小学,距离大约在5-7公里范围内,一天最少两次次。这比下地频率高太多了。
经济作物(棉花、油料作物等)、瓜果蔬菜的生产,相对田间管理比较繁重,但是这个种植比例不高,如果有特殊施肥要求也是购买经过无公害化处理的“烘干鸡粪、猪粪”,农民“挑粪桶”已经OUT近十年了!
不能因为是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者,就否认他们获得更好的生活设施、基础设施服务的要求。如果真正关心农民、农村、农业,就应该支持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棚改、旧城改造”投入了巨量资金,为什么农村不能再加大一点呢!
对于一些网上的教师爷,再问一句:分得清“肿眼蒿与马蜂菜”吗?
放个图片给你们看看。
最新评论
如果是真的那就太好了
现在是短视频的时代,认真做个人博客的很少见了,真是难能可贵。
拼多多砍几刀太烦了,一直让砍
投资就是认知的变现
不要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地震能把铁路都震弯
知道了
这样的问题居然还需要分析?但凡脑子正常点也知道公司无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