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铭升个人网站博客
热点评论│人生感悟│技术分享

冷链进口会引发中国新一轮COVID-19浪潮吗?

编者按:

将近一年前,武汉首次报告的COVID-19病例,让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战胜了致命病毒,凸显了在世界仍在继续努力控制这一流行病的时候,我国无与伦比的复原力。然而,即使对于一个在这场战斗中取得战略胜利的国家来说,病毒复发的风险仍然真实存在,而且形式各异。全国许多主要枢纽都报告了与进口冷链食品和货物有关的新病例,如何在确保国家大规模贸易不受干扰的前提下,防止冷链食品进口和携带病毒的货物带来新的风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调查这一风险和中国的应对措施,记者走访了天津、武汉、上海、北京等城市的物流中心、仓库、港口和批发零售市场,并与当地官员探讨了如何应对进口冷链产品和国际货运带来的挑战,以及为什么中国有必要努力将冷链和货物运输带来的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冷链进口会引发中国新一轮COVID-19浪潮吗?

在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国际快递公司UPS和联邦快递的员工被检测出COVID-19阳性后,货运业务继续正常进行,但货运经营者和工作人员已经加强了预防措施,尤其是两名确诊患者都接触了一个来自北美的污染集装箱。上海的最新疫情对我们这个在过去一年里成功控制疫情的国家来说是一个警示信号,但它仍然对病毒通过冷链和其他货物从海外卷土重来的新风险保持警惕。

浦东机场地面上的所有员工都穿上了白蓝相间的防护服,而需要进入该区域的人员则必须提供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并严格遵守入境规定。

最近一次机场零星疫情发生时,卫生部发现,涉及COVID-19阳性的进口冷链食品的病例明显增多,受影响的地区和产品更多,如海鲜、肉禽等。感染范围也从冷链食品延伸到了容器。

严查

在天津市北部集港口、工业区、保税区于一体的副省级新区滨海新区的一个码头,几公里外就能看到源源不断的卡车载着各色集装箱,展示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活力。然而,随着冬季的到来,让我们这个获得了来之不易的COVID-19胜利的国家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据天津卫生官员介绍,本月初有两例确诊病例是从北美运来的猪头中感染冠状病毒的,两名感染工人均与位于滨海新区的天津海联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冷库有关。

虽然海联公司的冷库已经关闭,但记者发现,在天津主要冷链公司之一的泰达恒冷链物流公司的室外基地,堆放着几个冻品集装箱。

与普通集装箱不同的是,冷链集装箱外侧有一个电机、一个风扇和小型数字屏幕,有助于保持恒温。一位常年在泰达港外沿路为货车司机提供热餐的食品销售商告诉记者,冷链集装箱放在那里已经好几天了,没有任何动静。

在距离冷链物流站点几公里外的海关查验区,记者从一些经常进出查验区的员工处了解到,自天津最近一次疫情发生后,除了海关员工和现场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都不允许进入,而一些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则在查验区。

自天津最近一次疫情发生后,除了海关员工和现场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都不允许进入

据公开统计,自7月中国海关报告在厄瓜多尔进口冻虾包装上发现冠状病毒以来,约有16个省级地区报告了至少41例冷链相关冠状病毒病例。特别是11月份,病例数增加到24例,较前几个月大幅增加。其中,报告最多的病例与厄瓜多尔、阿根廷等南美国家有关。

在湖北省中部武汉市最大的农产品市场白沙洲,一位负责进口冷链产品检验消毒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冷链相关的COVID-19病例被举报后,市场加强了对此类产品的检查。

“我们要求经销这些产品的人在产品到货前,必须提供包括核酸检测结果在内的文件。而且我们也会对每件产品进行核酸检测,并进行消毒。”工作人员说,这些冷冻产品主要来自新西兰、巴西等国家。

不过,该市还是在2019年12月首次报告了国内的COVID-19病例,当地权威部门在周末期间表示,在两包从巴西进口的牛肉和一包从越南进口的鱼类上发现了冠状病毒。作为对冷链进口产品全面审查的一部分,通过常规抽样检测该病毒,该政策自初夏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发生疫情后实施。

在对6月与疫情有关的新发地市场环境和食品样本的COVID-19患者进行核酸测序和病毒基因组测序的彻底研究后,中国科学家在10月得出结论,进口冷链食品中的冠状病毒 “极有可能是北京疫情的原因,冷链运输已成为病毒传播的新途径”。

作为京城整体强化措施的一部分,距离新发地约8公里的另一家大型海鲜批发市场–京深海鲜市场在9月中旬重新开业后,停止了对个人顾客的准入。

记者近日走访景深市场时,海鲜存储区的卷帘门全部关闭,货车司机扫描健康二维码后,只允许货运车进入。附近的大洋路海鲜批发市场周边的一些餐馆,也被封锁,所有京外的货运和商户代表进入市场前必须进行核酸检测。

记者从市场部分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市场采取的主要防疫措施包括湿部和干部分开、出入口放置消毒剂、强制佩戴口罩,所有商家和工作人员在进入市场前一天必须在一款名为 “京申E家 “的App上报告健康状况和体温。如此详细而谨慎的指引,表明了对抵御冷链运输和冷冻进口带来的潜在风险的重视。

周四,在武汉一家冷冻食品储存仓库,工作人员对冷冻无骨牛肉和里脊肉的外包装进行COVID-19检测。11月12日,该仓库内,3份从巴西进口的牛肉样品被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

周四,在武汉一家冷冻食品储存仓库,工作人员对冷冻无骨牛肉和里脊肉的外包装进行COVID-19检测。11月12日,该仓库内,3份从巴西进口的牛肉样品被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

新的 “红区”

当更多省份和地区的主管部门已经警惕任何来自进口产品的风险时,国内顶尖的流行病学家和传染病专家发现,冠状病毒在黑暗和寒冷的环境中可以存活更长时间。两位曾参与新疆防疫工作的专家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比如10月下旬在中国西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发生的聚集性疫情,就与来自塔吉克斯坦的集装箱有关。

喀什的群发疫情始于一名在集装箱上工作的装载机。记者日前获得的一份笔录中援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的话说,这位被感染的装载机将病毒传染给了他在喀什一家服装厂工作的亲属。

吴尊友上周在接受专访时表示,随着冬季的到来,所有的海陆空国际货运都类似于冷链物流,这意味着它们可能成为COVID-19的载体。

吴尊友说,这让全球日益严峻的疫情形势雪上加霜,因此通过海外污染包裹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吴指出,本月全球每日新增病例已超过60万。

在这样的估计之后,国家卫健委和交通部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新措施,要求完善覆盖进口冻品全过程的全程跟踪体系和应对潜在风险的快速反应机制,并建立国家级监测平台,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数据共享。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言人米峰在周三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些感染也从冷链食品蔓延到了容器。不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张留波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还没有发现直接食用被污染的冷链食品引起的COVID-19感染。

目前还没有发现直接食用被污染的冷链食品引起的COVID-19感染。

与冷链和国际货运有关的病例发现频率更高,也是因为定期检测和抽检。但阳性率仍处于很低的水平,据官方数据显示,全国进口冷冻食品抽样监测的阳性率为万分之0.48,主要是在食品的外包装上发现。

大规模的筛查、严密的检查和严格的检测规则,拉长了贸易商的手续,在人们对国际货运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海关、物流和仓库的工作人员需要比平时加班。与疫情爆发初期医患全力以赴抗击COVID-19的医院 “红区 ”相比,货运港口、仓库、仓储设施成为新的 “红区”,现场工作人员、防疫人员和海关官员日夜奋战。

在武汉一家工厂的这样一个 “红色地带”,其冷库楼前悬挂着 “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生产 ”的红色横幅。此前,该厂从巴西进口的牛肉在其冷食库中被检测出冠状病毒阳性。

按照武汉市目前的 “红区 ”管理规定,该厂目前已将进口货和国产货上传平台分开。记者周四探访时,其冷食库已被严密封锁,同时看到数十名身穿全套防护服的检查人员正在屏障内卸下冷链产品。

自从来自巴西的牛肉被检测出冠状病毒阳性后,该厂就开始对冷链产品进行消毒,抽检的项目数量也猛增。

“那些检测人员每天至少要工作10个小时。”该仓库的一位员工说,他们会对每一箱产品的包装进行消毒,并将所有产品取出来检查。

该员工称,当地政府承担检查费用,工厂则支付叉车和码头工人的费用,同时还要承担冷链仓储利用率不高带来的损失。他说,工厂每天的成本高达8万元。

在成本上升的同时,防疫措施的加强和审查范围的扩大,也增加了全国海关和防疫人员的整体工作量。

天津永诚世家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报关经理尤进告诉记者,鉴于这一特殊时期的潜在风险,现在贸易商和企业代表都不允许进入通关现场。

“这意味着海关的工作量增加了很多,更不用说汹涌澎湃的消毒工作了。”尤经理说,作为报关程序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企业代表的工作是协助海关人员在海关查验现场对进口货物进行检查。

一位进入北京京沈海鲜市场的商户现场进行体温扫描,并在市场的App上报告了自己的健康状况。自6月新发地疫情爆发以来,该市场已对零售客户实行封闭管理,并加强对冷链产品和人员流向的控制,以遏制COVID-19的传播。

“目前有必要”

检测、检测、再检测! 这已经成为中国抗击冠状病毒这场硬仗的重要经验之一。然而,一些西方媒体和舆论却对包装的检测引发了争议,包括质疑加强对冷链和进口产品的措施是否相当于 “不公平的贸易壁垒”。

当中国食品市场为降低风险而绷紧神经仔细检查每一件进口产品时,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正在谨慎地避免购买进口食品,一些人反而优先选择国产食品。

近日,在武汉一家海马生鲜超市,记者看到,一个进口生鲜食品的小容器被一条蓝色隔离带包围。旁边的小桌上放着消毒液和手套,供顾客使用。集装箱上每隔几米就有一个标签,显示货物经过 “监测和保证”,核酸检测,并按照SSOP卫生标准加工。

进口冷链食品也有很大的折扣,而本地顾客在经历了今年年初最难忘的锁城日之后,变得更加不愿冒险,因为武汉是中国受灾最严重的城市。

尽管在4月疫情得到控制后,这座城市已经摆脱了疫情,迎来了新的开始,但许多当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仍持谨慎态度,尤其是在进口产品在其他一些城市引发零星疫情的消息之后。

武汉一位匿名卫生官员在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曾接到武汉当地居民的几个电话,询问他们冰箱里不敢打开的进口冻肉该如何处理,并询问政府能否将其带走。

鉴于需求量减少,商家和商户也纷纷调整经营计划,减少进口量,有些人 “不敢冒险”。

“经历过那段困难日子的武汉人都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国家投入这么大,当地居民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武汉白沙洲市场一家销售冷冻牛羊肉的批发企业老板告诉记者。

他说,自1月23日武汉封锁后,他就没有再进货,他还有一些存货,是疫情爆发前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进口的。

“为了短期利益,我们不敢冒险进口冷链产品。”张姓老板说。

虽然很多人认为,中国民航部门、港口和货运经营者对进口货物加强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风险是 “正常和必要的”,但一些冻品进口商和货代公司也承认,他们感受到了疫情的冲击。

在位于滨海的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很多人正在为当地海关办理进出口申请单据,报关专员张先生刚刚结束工作。

周二,上海建阳水产品批发市场沿街,一名送货快递员骑着摩托车。每一个进入市场的人都要出示健康码并戴上口罩,而运输货物进入市场的商户则要出示相应的证明。

周二,上海建阳水产品批发市场沿街,一名送货快递员骑着摩托车。每一个进入市场的人都要出示健康码并戴上口罩,而运输货物进入市场的商户则要出示相应的证明。

“我们现在的成本确实比较高,因为都是冷链集装箱,需要冷冻等条件。每个冷链集装箱每天的成本大概在1000元(152.3美元)到2000元左右,我们有100多个集装箱被扣留,这意味着我们每天损失10多万元,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张先生说。

而业内人士指出,有些客户要求在上海港或青岛港转运产品,这个过程可以节省一点时间。

“尽管增加了时间和精力,但据我了解,目前还是挺有必要的。”张先生说。”

冠状病毒一直在凶猛地 “打我们的门,威胁我们,正处于突入的边缘”,中国疾控中心顶级专家吴尊友在谈到病毒通过国际货运和冷链进口传播时对记者说。

吴尊友说,今年冬天,全球都面临着极具挑战性的考验,中国在过去的11个月里积累了经验,包括提前监测,把风险降到最低,并采取有效措施。

“我们有信心通过这次考验,绝不会让疫情再次发生。”他说。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桂启洪个人网站 » 冷链进口会引发中国新一轮COVID-19浪潮吗?

评论 抢沙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