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这个时候,都有不少朋友来问一个问题:沈老师,哪个专业最好?这个和股民朋友爱问的“哪个股票最好?”如出一辙。现在我不得不说,这两个问题犯了一样的毛病。
因为你买股票是为了让自己在将来赚到钱,一个股票过去翻了几十倍和你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同理,你孩子填志愿,是为了将来二十年获得自己满意的生活,和现在或者过去这个专业好不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男怕入错行,这个话已经OUT了,因为现在女孩子的成绩普遍比男孩子要好,她们也怕入错行。之所以怕,就是因为未来不是现在的简单延续,具备很强的不确定性。现在也许搞金融的比当医生的多赚两三倍的收入,但是你孩子现在才刚刚高中毕业,读完本科念硕士,念完硕士要博士,等到博士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差不多已经十年之后,而你孩子在行业中能够站稳脚跟,最起码也要入行十年之后。所以,你要预测的是二十年之后,金融行业是不是还比医疗行业赚钱多?怎么预测呢?经济学家没有算命的本领,不能告诉你一定会怎么样,那个你只能去寺庙求和尚。经济学家可以在理论适用范围内,告诉你:一旦大家都对金融趋之若鹜,那么未来10-20年,金融从业人员一定会慢慢过剩,其收入会慢慢下降;如果现在大家都对医生弃之如敝履,那么未来10-20年,医生一定会供不应求,那么医生的劳动价值一定会重新评估定位。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静态均衡分析。除此之外不能忽视的是:10-20年的时间跨度还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如果你愿意假设我们的经济还会继续增长,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还会慢慢变好,那么越来越好的日子里,我们会越来越多地关注我们的财富保值投资,和我们的身体健康。从这两个方面来讲,无论是金融行业还是医疗行业,都会随着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慢慢地超比例增长。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比重都会慢慢增加。这样的行业都是所谓的“朝阳行业”,方兴未艾,值得托付终身。
所以,话回到开头,有没有一个行业是“最好”的呢?没有!因为这完全依据你的兴趣爱好而定。青菜萝卜各有所好嘛!在各式各样的朝阳行业中,有些人就喜欢数钱,有些人就喜欢显微镜,那么对于喜欢数钱的孩子来讲,金融就是“最好”的行业;但是对于喜欢看显微镜的孩子来讲,难道生物不是“最好”的吗?为什么一定要让喜欢显微镜的孩子去数钱,而喜欢数钱的孩子去看显微镜呢?
我们这一代人的职业目的大抵就是为了一个字:“钱”。为什么?因为我们还处在温饱阶段。1993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中国人均GDP不过是四五百美元的水平,我为了毕业后能够赚到一千元的工资毅然放弃了读研究生的机会。但是这样的选择还需要让我们的孩子重复一次吗?他们如果重复我们当年的选择,那么我们过去20年奋斗,把我们的GDP猛增了十余倍的意义又何在呢?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森教授曾经定义过社会发展的衡量标准,不是GDP不是房地产,而是生活的自由度。如果你能够从容地面对孩子的喜好,更加多地从喜好出发让其选择自己未来从事的行业,那么就是更加多地体现出了你的家庭财富积累的意义了。从这个角度看,巴菲特老人家的确是世界富豪投资达人,因为他的大儿子是农场主,小儿子是音乐家,他老先生从来没有为了让他们继承自己的衣钵而强迫孩子填志愿。而我们华人首富李先生,就有点儿LOW.
沈凌,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证券时报》、《FT中文网》、《德国之声》等媒体专栏作家,着作有《复盘-股海沉浮30年》、《宏观经济看得懂》、《经济学家有点烦》等。
最新评论
如果是真的那就太好了
现在是短视频的时代,认真做个人博客的很少见了,真是难能可贵。
拼多多砍几刀太烦了,一直让砍
投资就是认知的变现
不要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地震能把铁路都震弯
知道了
这样的问题居然还需要分析?但凡脑子正常点也知道公司无责